2010-01-31

CKEditor 如何設定上傳檔案和圖片的功能 ?

預設的設定下,CKeditor 是沒有啟用上傳檔案和圖片功能的,而沒有啟用的原因,是因為上傳功能需要配合伺服器端的程式才能運作,也就是說,需要有程式來接收上傳的檔案才行,所以,要啟用 CKEditor 的上傳功能只要指定給它這個處理上傳檔案的程式路徑就可以了。

指定的方式是就是在呼叫 CKEDITOR.replace 時,後面除了要有要取代的欄位名稱外,還要再加入上傳檔案處理程式的路徑,以阿舍的後端是連到 "/ckeditordemo.nsf/ckupload?createdocument" ( 這是 Lotus Domino/Notes 的程式 ) 這支程式的範例來說,應該 是寫成下面這個樣子的:

   CKEDITOR.replace( 'Body', 
     {  
          filebrowserUploadUrl : '/ckeditordemo.nsf/ckupload?createdocument',
          filebrowserImageUploadUrl : '/ckeditordemo.nsf/ckupload?createdocument'
     }
   );


這樣設定之後,再按圖片那個圖示時,跳出的視窗就會多一個 "上傳" 的頁籤可以點了。

2010-01-30

HTTP Web Server : File Upload Not Allowed Exception

Lotus Domino 的檔案上傳元件 ( File Upload Component ) 都是要用 Domino Designer 來拉的,如果自己在套表 ( Form ) 上用 Pass-Thru HTML 加入 <input type="file" name="%%File.xxxxx"> 來手動增加檔案上傳元件的話,一般情況下都是會發生 500 的錯誤,然後,在 Domino Server 的 Console 裡就會跳出  HTTP Web Server : File Upload Not Allowed Exception 的錯誤訊息。
要解決這問題不難,就是要在 Domino Server 的 notes.ini 裡加入下面這個參數後,重新啟動 Domino Server 就可以了,只是要重開機有時候是不太方便的....。
DominoDisableFileUploadChecks=1

sources.list 的 deb 和 deb-src 有什麼不同 ?

deb 後面接的網址提供的是已經編譯過的軟體套件 ( pre-built packages ) ,就是可以直接拿來執行的版本,而 deb-src  指的是提供原始程式碼的軟體套件,所以這個是依據 APT 儲存庫提供的軟體類型而定的。

2010-01-28

使用 blogger.com 增加流量的官方作法

阿舍在研究部落格的 Ping 功能時,找到了一篇放在 Google Blogger 官方網站的文章,叫做「宣傳您的 blog」(中文版),裡面有提到一些 Blogger.com 設定上的建議,如果和阿舍一樣是用 Blogger.com 來寫部落格的話,可以參考考...

Ubuntu 所提供的軟體分類方式

打開 /etc/apt 裡的 sources.list 檔可以發現,每一個網址的最後面都會有 main 或是 restricted 等字眼,這個是在說明這台 APT 儲存庫 ( Repository ) 上所存放的軟體類型,Ubuntu 把軟體分成下列四種類型,主要是以 Ubuntu 的維護支援和軟體的開放程度來區分的 :
  • main : 這一類的軟體是 Ubuntu 維護小組有支援而且一定是可以免費分發的軟體,一般來說是安裝 Ubuntu 起來後就會預設安裝的軟體。
  • restricted :  這一類的軟體是 Ubuntu 維護小組有支援的,而且是大部分的 Linux 發行版本都會包含的軟體,不過,不一定是完全免費的軟體授權。
  • universe :  這一類是包含在 Linux 上最新版本的軟體,但是不保證是安全的,也不受 Ubuntu 維護小組支援 ,同時,軟體授權授也不一定是免費的。
  • multiverse : 這一類的軟體不一定是開放程式碼或免費軟體的授權,也且沒有任何的支援,使用這一類的軟體要自已承擔風險的。

2010-01-27

30 種增加部落格流量的方法

阿舍在逛網路的現了這篇時候發現了這篇叫做「Blog Project: 30 Traffic Generation Tips」的文章,阿舍花了時間把它看完了,得到了一個結論,那就是,網路上的行銷方式其實和實體的方式相差不遠,那就要透過各種方式不斷的去把去自己的產品 ( Blog ) 推銷出去,只不過,在網路上進行這些事情會比實體來的簡單很多,在網路上的作法就是不斷的在外部網站上創造連結,只要你肯花時間去做這 30 個方式,應該是都會有成效的哩 !

2010-01-26

CSS 的 Display 和 Visibility 屬性有什麼不同 ?

這個屬性都可以把 HTML 的元件給隱藏起來,但是效果上有點不同,Display 屬性隱藏時,會把整個元件給隱藏掉,也就是說,連該元件原來所佔的位置也會消失,但是,Visibility 屬性就不一樣了,它只會隱藏那元件的東西,但是原來元件所佔用的位置會變成一個空白區域,只是上面的東西不見了。
所以,要看是不是要讓整個元件消失無踪,如果是,那就要用 Display 屬性,不然就用 Visibility 屬性,讓人家知道那裡有個東西,但是看不到東西的。

2010-01-25

Code Monkey 是指菜鳥程式設計師 ?

Code MonkeyJonathan Coulton 寫的一首歌,內容是在描述程式設計師 ( PG: Programmer ) 的悲若工作心情,後來就被用來形容會寫程式但是不懂的系統架構和系統分析的程式設計師,其實,不一定是指菜鳥的程式設計師,只是,菜鳥的程式設計師大多不懂的系統架構和系統分析的。

The Linux Game Tome : Linux 遊戲大集合

The Linux Game Tome 是一個專門收集 Linux 遊戲的網站,資料更新的速度也滿快的,重點是裡面的遊戲都還不錯,而且有很多玩家都會回來寫一些評論可做為下載的參考,同時,網站上的遊戲也會針對下列項目列出其遊戲支援的功能:
  • Sound ( 支援音效 )
  • Play in X ( 視窗遊戲 )
  • Play in Console ( Console 遊戲 )
  • Multiplayer ( 支援多人 )
  • Network Play ( 支援網路連線 )
  • 3D Acceleration ( 支援 3D 加速 )
  • Source Available ( 提供原始程式碼 )
如果想找一些 Linux 上的遊戲就可以到 The Linux Game Tome 去找找看,不過,阿舍覺得它的網站做的實在是有點陽春而且阿舍操作起來,不太順哩 !!

2010-01-24

Ubuntu 官網提供的幾個好用網站

          提供搜尋可使用在 Ubuntu 各個版本的軟體資訊。
          提供 Ubuntu 官方說明文件。
          提供 Ubuntu 相關的教學影片。
          加入 Ubuntu 的郵件列表 ( Mailing List )。
         Ubuntu 的郵件列表備存 ( Archive )。


        Ubuntu 註冊使用者的 Blog 合集 ( Aggregate )。

2010-01-23

美人計時 - 台版、日版、韓版大車拼

看台灣、日本以及韓國都推出了美人計時的軟體,三個國家都出給 iPhone 的軟體,但是只有台灣和日本有出給網頁用的 Widget 和 Gadget,韓國目前是還沒有看到出,但是韓國的多國語言做的比較多。
另外,日本有推男版的計時,台灣的有連結但是打不開,韓國的就沒看到 ( 註 : 阿舍不懂韓文的,是看它的中文版的 )。



隱藏 HTML 元件 ( Element ) 方式 - 設定屬性

CSS 已經有支援隱藏的屬性了,所以,只要在 HTML 元件裡加入「style = "display:none"」 的屬性,就可以把該元件給隱藏起來,然後,再用「style = "display:block"」就可以恢復成不隱藏,如果沒有特別設定這個屬性,那麼預設就是會顯示的,使用範例下如:

<div style = "display:none">隱藏這個</div>

<div style = "display:block">不隱藏這個</div>

Javascript 該用 document.alll 還是 document.getElementByID ?

document.all 是早期 IE 在使用的,在 FireFox 是無效的,而且新版的 IE 也有支援 document.getElementById 的方法 ( method ),所以當然是用 document.getElementById 的通用性會比較好,除非你跟阿舍一樣是在維護舊版的程式,不然用 document.getElementById 來取就好了。

2010-01-22

Ubuntu 和 Debian 的不同

就阿舍所知, Ubuntu Debian 技術上應該沒有太多的不同,因為  Ubuntu 本來就是基於 Debain 這個發行版本來發的,它們的不同應該是在發展策略上吧 ! Ubuntu 致力於讓 Linux 成為可以被大眾所接受的作業系統,因此,它會不斷的把新技術和軟體放到它的新版本裡,所以,可能就有一些不穩定的風險,相對的,Debian 則是強調穩定性和自由,所以,它會很小心的決定要加入的軟體版本。
就阿舍自己來看,Ubuntu 和  Debain 就像「現實」與「理想」,商業與非商業一般,Ubuntu 為了達到讓使用者可以喜歡使用,Ubuntu 可以放棄一些自由軟體和開放原始碼的堅持,但是,Debain為自由軟體的價值,會放棄一些討喜的功能。
那要選那一套呢 ? 阿舍是選了 Ubuntu,為什麼 ? 因為阿舍原來用 Windows 的,就算不穩定,但是好操作,也是可以用的....呵呵 !!

2010-01-21

Ubuntu、Xubuntu、Kubuntu 和 Edubuntu 有什麼不同 ?

除了 Edubuntu 是為了教育用途而設計的發行版本外,剩下的 UbuntuXubuntuKubuntu 就差在第一個字母不一樣,但是這個字母就是代表了它們的差異,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桌面系統,Kubuntu 是採用 KDE,Xubuntu 則是採用 Xfce,而 Ubuntu 自己則是用GNOME

至於要選那一套,阿舍是覺得要看個人習慣,像阿舍以前覺得 KDE 的界面還滿舒服的,但是,後來還是覺得 GNOME 也用的滿順手的哩 ! 而 Xfce 則的很簡單而且很省資源,不過,老實說, je 支援 GNOME 的軟體好像比較多,只是,沒有比 KDE 好看哩 !!

Ubuntu 與 Windows 檔案系統的不同

像阿舍用慣 Windows 之後,很直覺的就會把檔案系統這個東西聯想到硬碟和檔案,因為在Windows 裡,檔案系統就真的是只和硬碟以及硬碟裡的各種檔案和資料夾有關,但是,在 Ubuntu 就不一樣了,在 Ubuntu 來說,整個檔案系統除了硬碟以及硬碟裡的各種檔案和資料夾之外,還包含了各種硬體設施的連結。

也就是說,透過這些檔案系統的路徑便可以找到電腦上的各種硬體設備,所以說,我們在 Ubuntu 裡看到的檔案系統應該比較像是一個目錄,透過這個目錄便可以找到各種資源,其實,講 Ubuntu 的檔案系統應該就是在講 Linux 的檔案系統,因為 Ubuntu 是 Linux 的一個發行版本哩 !

2010-01-20

Ubuntu 的 Windows 常用軟體對照表

以 Ubuntu 9.10 剛裝好的狀態來說,下面是 Windows 的常用或內建軟體對應到 Ubuntu 的軟體列表:

  • Internet Explorer 在 Ubuntu 用 Firefox ( 應用程式 → 網際網路 → Firefox Web Browser )
  • Outlook  在 Ubuntu 用 Evolution ( 應用程式 → 網際網路 → Evolution 郵件 )
  • Microsoft Office 在 Ubuntu 用 OpenOffice.org ( 應用程式 → 辦公 )
  • MSN 在 Ubuntu 用  Empathy ( 應用程式 → 網際網路 → Empathy IM 客戶端程式 )
  • 小畫家在 Ubuntu 用 GIMP ( 應用程式 → 美工繪圖 → GIMP Image Editor )
  • 筆記本在 Ubuntu 用 Gedit ( 應用程式 → 附屬應用程式 → gedit 文字編輯器 )
  • 檔案總管在 Ubuntu 用 Nautilus ( 位置 → 家目錄 )

SiteBro : 是真的可以增加網站流量的工具

當初阿舍去註冊這個 SiteBro 工具是有點帶著半信半疑的心態去註冊和使用的,在註冊之後阿舍也沒有常常去看它提供的關鍵字和其它里里扣扣的資料,只是在網站上擺了一個它提供的 Javascrip,然後會出現一個 SiteBro 的標誌。

不過,這陣子阿舍在用 Google 或其它的搜尋引擎找資料時發現,竟然有很多地方是出現阿舍的網頁,但是是透過 SiteBro 提供的連結被找到的,尤其像阿舍的這個站在 Bing.com 還沒被收錄和索引,所以在 Bing.com 上就找不到阿舍網站的任何連結,可是,卻是會出現 SiteBro 的提供的連結哩 !

所以囉 ! 如果有架站的話就去註冊一下,應該是真的可以提高一些流量,至於有沒有像 SiteBro 網站說的,可以提高 10% 的流量,這個阿舍就不確定了...。

2010-01-19

Chrome 和 Firefox 同時開啟多個網頁

阿舍突然想要那種一開瀏覽器就可以同時開啟多個網頁好讓它自己慢慢去下載內容,而不用一個一個網址的去敲或一個一個書籤的點,所以,阿舍就試了一下幾個瀏覽器的命令列功能 ( 指 Dos 視窗 ),結果發現,只有 Google Chrome 和 Mozilla Firefox 可以用指令列一次給它多個網址 ,那麼它就會一次把這些網址開在不同的分頁裡,另外的 MS IE 和 Apple Safari 就不行了。

例如:

"C:\Program Files\Mozilla Firefox\firefox.exe" arthurtoday.com  drupal.soa.tw google.com.tw

2010-01-17

dojo、dijit 和 dojoX 有什麼不同 ?

dojo 指的是 dojo 的核心程式,所以也叫做 dojo core,就是用 dojo 時一定要有的,而 dijit 是 dojo 的 widget 工具 ( 這裡的 widget 指的是 GUI Widget 而不是網頁在用的 Web Widget ),主要是提供美化過的表單 ( Form ) 元件和圖型元件的功能,而最後的 dojoX 則是提供更進階的圖型處理功能,用來產生統計圖表和提供繪圖的功能。

dojo、dijit 和 dojoX 之間是以 dojo 為基礎,一層一層的疊上去的,所以,如果要用 dijit 或 dojoX 之前,都要先安裝 dojo 才行。

Dojo 如何製作直式選單 ?

Dojo 透過 dijit 的 MenuBar 提供一般常見的橫式選單,不過,dijit.MenuBar 並沒有提供直式 MenuBar 的功能,所以,阿舍就去研究了一下,其實,只要透過 dijit.PopupMenuItem 和 dijit.Menu 的運用就可以做的出來。

阿舍直接以 HTML 的方式來說,要先在最外面將一個 div 的 dojoType 定義為 dijit.Menu,然後裡面再放一個 div 把它的 dojoType 定義為 dijit.PopupMenuItem, 接著再放一個 div,把它的 dojoType 也定義成 dijit.Menu,最後再加上數個 div 當做選單的子項,把它的 dojoType 定義成 dijit.MenuItem,這樣就可以組出直立式的選單了,示意的 HTML 程式碼如下:


   <div dojoType="dijit.Menu">
      <div dojoType="dijit.PopupMenuItem">
         <div dojoType="dijit.Menu">
            <div dojoType="dijit.MenuItem">
               Item11
            </div>
            <div dojoType="dijit.MenuItem">
               Item12
            </div>
         </div>
      </div>
   </div>

2010-01-16

Javascript 讀寫 HTML 同名欄位程式範例

Javascript 讀寫 HTML 同名欄位時,要先把要讀 取的欄位取出後再透過 for loop 來操作。
<html>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getValue() {
   var ayuFieldObj = document.forms[0].ayuField
   for(i=0;i<ayuFieldObj.length;i++) {
      alert(ayuFieldObj[i].value)
   }
}
function setValue(){
   var ayuFieldObj = document.forms[0].ayuField
   for(i=0;i<ayuFieldObj.length;i++) {
      ayuFieldObj[i].value = i
   }
}
</script>
<body>
<form name="test">
<input type="text" name="ayuField" value="a">
<input type="text" name="ayuField" value="b">
<input type="text" name="ayuField" value="c">
<input type="button" value="取值" onclick="javascript:getValue();" >
<input type="button" value="給值" onclick="javascript:setValue();" >
</form>
</body>
</html>

CDN (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 的好處是什麼 ?

CDN (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 的用途是把原來放在一台電腦上的內容放到多台電腦上,讓使
用者可以在離自己比較接近的電腦存取網站,概念聽起來很像近來流行的雲端運算,但實際上來說,它比較接近 Proxy Server ( 代理伺服器 ) 的概念,因為它並不負責產生資料,而是直接儲存原始網站的內容。

由於 CDN 只擷取並儲存內容,而不用重新產生內容,所以不用每一台腦都需要設置成和原始網站電腦一樣的設定,只要能取得原始網站的資料並且傳送給使用者就可以了。

目前已經有許多的付費 CDN 提供服務了,因此,當網站的流量太高時,不用急著換到 VPS 或專用主機,可以考慮使用 CDN 來提高效能和增加網站的頻寬哩 !

dojo 的 "Could not load cross-domain resources:..." 錯誤與解決方法

阿舍遇到這個錯誤的情形,是在阿舍使用了遠端的 dojo.xd.js 檔案,例如 Google 或 AOL 的 CDN 所提供的 dojo.xd.js 檔,然後又用 dojo.require() 來載入其它模組時,就會發生這個錯誤,會造成這個錯誤的原因是因為用 dojo.require() 載入模組時,Dojo 預設會在參考 dojo.js 或 dojo.dojoxd.js 所引用的路徑來尋找所需的模組,但是,因為是引用遠端的檔案,所以,會造成檔案路徑判斷錯誤而找不到所需的模組檔案。

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不難,只要在引用遠端的 dojo.xd.js 檔案之前,先用 djconfig 把路徑設成 ./ 就可以了,範例如下:

<head>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http://ajax.googleapis.com/ajax/libs/dojo/1.3/dijit/themes/tundra/tundra.css">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djConfig = {
    parseOnLoad: true,
    baseUrl: "./",
};

</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ajax.googleapis.com/ajax/libs/dojo/1.3/dojo/dojo.xd.js" djConfig="parseOnLoad: true">

</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dojo.require("dijit.Menu");

</script>

</head>

選擇 Dojo 的理由

阿舍比較了 JQueryPrototype Dojo 三套 Javascript Libray 之後,結果選了 Dojo 來用,阿舍選擇的原因如下 ( 純屬阿舍個人觀點 ):
  • Dojo 的授權是最自由的,而且可以拿來開發商業軟體也可以不用付錢及不用開放原始碼。 
  • Dojo 有針對 Javascript 的語法進行加強,例如像 ForEach 這個功能或是 Map 的功能,原來的 Javascript 是沒有提供的,但是 dojo 提供了 dojo.ForEach 和 dojo.map 的功能。 
  • Dojo 的語比較接原來的 Javascript 語法,雖然 JQuery 的 $() 很好用,但是,阿舍還是覺得程式不好看,不好維護。 
  • Dojo 目前已被應用在 IBM 的產品裡且受到 IBM 的支持。 
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這裡看看它的功能展示。

如何選擇 Python 圖型開發工具 ( GUI Toolkit ) ?

Python 的圖型開發工具至少有十幾種,但是,到底要選一種呢 ? 阿舍發現國外的這個網站可以幫忙做選擇,只要將它提供的問題輸入 0 ~ 100 的分數 ( 100 是最高分 ) ,輸入完成後按那個「Click to score the toolkits' suitability to you!」的連結,然後它就會跳出最適合的 Python 圖型開發工具並且在下面面顯示各個 Python 圖型開發工具的分數。

不過,阿舍試了幾個分數的組合,怎麼都是跳出 wxPython 來,不知道到底有沒有好好算哩 ! 好吧 ! 就拿來當參考好了,不過,網頁下面的各個 Python 圖型發工具的說明也是個不錯的參考資訊...。

延伸閱讀 : Python PEP 是什麼 ?

Javascript 讀取多個 HTML 同名欄位 ( Input 標籤 )

阿舍有試過,HTML 允許讓多個標籤命成同樣的名字,而且瀏覽器也都能顯示出來,例如,阿舍把二個文字輸入欄位都命名成一樣的 ayuField:

<form>
<Input type="text" name="ayuField">
<Input type="text" name="ayuField">
</form>

這樣的寫法在瀏覽器是可以顯示及輸入資料的,但是,Javascrip 卻不能用直接用 document.forms[0].ayuField.value 來取值或給值,而是要把 ayuField 欄位當成一個物件 ( 嚴格來說是當成一個陣列),然後再透過 for loop 來取值和給值。

2010-01-11

Ubuntu 如何尋找可用的免費軟體 ?

一般的情況下,阿舍都習慣用「Synaptic 套件管理程式」來尋找要用的軟體,不過,其實 Ubuntu 有提供一個更好的工具,叫做「Ubuntu 軟體中心」,這個「Ubuntu 軟體中心」和「Synaptic 套件管理程式」的功用是不同的,基本上,「Ubuntu 軟體中心」提供是可用的應用軟體,而「Synaptic 套件管理程式」則包含了程式庫和一些非應用軟體類的程式。


從選單的「應用程式」>「Ubuntu 軟體中心」進入後,會出現「Ubuntu 軟體中心」視窗,只要在右上角的搜尋框輸入要找的軟體關鍵字,它就會列出可用的軟體,不過,阿舍試了,輸入中文是找不到資料的! 阿舍猜,大概是因為這些軟體的名稱和描述都是用英文寫原故吧 !?
「Ubuntu 軟體中心」除了用來找軟體裝之外,也可以用來查詢已安裝的軟體資訊哩 !

2010-01-10

Ubuntu 造成 X60 過熱的可能原因

阿舍之前在 X60 上裝了 Ubuntu 之後,一開機溫度就飆到快 70 度,再過一會之後,溫度更是快飆破 80 度,就算風扇開到全速,也只能降到 60 幾度,整 NB 還是很熱,阿舍試過了幾種網路上所提的方法都沒有效果,阿舍為了不想還要小朋友去換新的 NB,所以就放棄了。

一直到前一陣子阿舍不知到在找什麼的時候才發現了一個可能造成過熱的原因,由於 Linux 對於 NTFS 檔案格式的支援還沒到十分完整的地步 ( 因為微軟沒有開放原始碼和資訊 ),因此,當阿舍使用 Wubi 來將 Ubuntu 安裝在 NTFS  上時,系統在存取 NTFS 時造成了系統額外的負擔,因此增加了 CPU 的運算量,然後再加上 Ubuntu 對 ThinkPad 的風扇控制能力不足,所以造成高熱的情形,不過,這是阿舍推測的結論。

阿舍後來改用 USB 以 EXT4 的檔案格式安裝了 Ubuntu 9.10 在 X60 上跑,結果,並沒有高熱的情形,所以,也許不用 Wubi 而直接切磁區來安裝 Ubuntu 就不會有高熱的情形了。

如何安裝別台 Ubuntu 電腦上的套件到新電腦 ?

阿舍想把別台 Ubuntu 電腦上的套件重新安裝在一台新安裝好的 Ubuntu 電腦上來重新設定,但是,不想一個一個套件的重新安裝,所以就去找了一下,原來,透過 dpkg 的功能就可以達到了,作法如下:
1.在已安裝好的 Ubuntu 電腦上執行下列指令
dpkg --get-selections > installed_package.txt
2.把上面指令產生的 installed_package.txt ( 一般是會被放在「家目錄」裡 ) 複製到新的 Ubuntu 電腦上的家目錄下。
3.在新的 Ubuntu 電腦上執行下面的指令匯入要安裝的套件列表。
dpkg --set-selections < installed_package.txt
4.在新的 Ubuntu 電腦上安裝 dselect 套件
apt-get install dselect
5.執行 dselect 指令,進入 dselect 畫面後,按 i  進行安裝。
sudo dselect

Ubuntu 用 dpkg 指令查詢已安裝套件清單

阿舍有時候要安裝某一個套件的時候,會覺得好像已經有安裝過了,但是,又不太確定,雖然說,就直接給它執行 atp-get install  來試試就會知道了,反正已經安裝過就不會再安裝了,可是,如果有新版本的話,可能就會不小心給它更新了哩 ! 萬一剛剛剛這個套人土手有相依版本的問題,那就麻煩了,所以,還是先查詢一下會比較保險哩 ! ..



Ubuntu 如何移除 Apache HTTP Server 2.x ?

用下面這個指令可以完全移除 Apache2 所建立的檔案和資料夾,但是,如果有設定虛擬主機 ( Virtual Host ) 的話,就還是會留下 /etc/apache2 這個資料夾,因為它會留下 sites-available 裡的資料,同時,也不會去移除 /var/www 的檔案。
sudo apt-get remove --purge apache2 apache2-utils
sudo apt-get autoremove
另外,如果是移除不完整的話,建議先重新安裝 Apache2 後,再用上面的指令來移除。


Ubuntu 安裝 Nginx

Nginx 目前已經可以透過下面的指令直接從 PPA 來安裝到 Ubuntu 上,不過,這樣安裝的版本通常會是比較舊的版本,但是,是比較穩定的版本。

sudo apt-get install nginx

之後如果有需要移除 Nginx 的話,只要用下的指令就可以解除安裝了。

sudo apt-get remove nginx

如何啟用各家瀏覽器的私密瀏覽 ( Private Browsing ) ?

阿舍最近在使用 Safari 瀏覽器的「私密瀏覽」功能時,發現它和 Google 的  Chrome 瀏覽器的方式不太一樣,所以就順便試了一下 Firefox 和 IE 的這種功能,然後,就把使用結果整理如下哩 !

Apple Safari 
這個功能叫做「私密瀏覽」,從選單的「編輯」>「私密瀏覽」裡啟用,一旦啟用之後,之後再新開啟的 Safari 瀏覽器也都會啟用「私密瀏覽」功能,直到關閉為止。

Google Chrome
這個功能叫做「無痕式視窗」,從右邊的工具選單 ( 「扳手」裡那個圖示,新版則是「三條桿」圖示 ) 裡選「新增無痕式視窗」啟用,Google Chrome 瀏覽器的作法和其它瀏覽器不太一樣,它會跳出一個新的視窗來提供私密瀏覽的功能,但是,原來開啟的,或是新開啟的 Chrome 瀏覽器是不受影響的,仍然是在保持在沒有無痕瀏覽的狀態下

Microsoft IE 8
這個功能叫做「InPrivate瀏覽」,從選單的「工具」>「InPrivate瀏覽」裡啟用,它的方式和 Google Chrome 比較像,新開啟的 IE 瀏覽器是不受影響的,只有啟用的那一個瀏覽器有用,不過,它不像 Google Chrome 會跳出一個專門的視窗來提供私密瀏覽,而是把啟用的那一個瀏覽器變成私密瀏覽模式。

Firefox 
這個功能叫做「私密瀏覽」,從選單的「工具」>「開始私密瀏覽」裡來啟用,它和 Apple Safari 瀏覽器一樣,一旦啟用之後,之後再新開啟的 Firefox 瀏覽器也都會啟用「私密瀏覽」功能,直到關閉為止,不過,Firefox 會保留在啟用前開啟的視窗,在停用「私密瀏覽」功能之後會再出現的。

延伸閱讀 : 你有多久沒有清除瀏覽器的 Cookie ?

2010-01-09

Reverse Proxy Server ( 反向代理伺服器 ) 是什麼 ?

常見的 Proxy Server ( 代理伺服器 ) 的工作是去各個 Web Server 抓取資料回來放在伺服器上來供用戶讀取、下載,而 Reverse Proxy Server ( 反向代理伺服器 ) 做的事則是和 Proxy Server 剛好相反,負責將用戶端的資料傳送給藏在 Reverse Proxy Server 後面的 Web Server,這些躲在後面的 Web Server 不會、也不能直接被用戶直接連結,只能經由 Reverse Proxy Server 代理傳送和接收資料

使用 Reverse Proxy Server 可以保護後方 Web Server 被攻擊,同時,還可提供負載平衡、快取以及資料加密的功能,而目前比較常見的實作方式,是利用 Nginx 做為 Reverse Proxy Server,用 Apache 來當後面實際行的 Web Server 哩 !

NGINX : 高效率的 Web Server

在 Linux 要用 Web Server ( 或叫做 httpd ),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 Apache 這支歷史悠久而且廣受喜愛的老牌 httpd,但是,如果要簡單一點的,那就會想到 Lighttpd 這支程式,不過,最近有了另一支新的 httpd 出現,就叫做 NGINX,唸法是 engine-x ( 這是俄國人寫的程式...)。

NGINX 是一支號稱具有高效能和低記憶體使用率的 httpd,目前全球已經有 6% 的網站使用 NGINX 來架設網站,其中不乏許多大型的網站,例如中國的網易和新浪等,如果想要瞭解 NGINX 和 Apache 的效能比較,可以參考這篇,要比較 NGINX、Apache 和 Lighttpd 的話,請參考這裡這裡,更多的 Web Server 比較可以參考這裡

NGINX 除了是 Web Server 外,也常常被拿來當作 Reverse Proxy Server ( 反向代理伺服器 ) 用哩 !

Ubuntu 安裝 Piwik 流量統計軟體 - 安裝準備

Piwik 是用 PHP5 開發的,所以,要先安裝 PHP5 ( 要 5.1.3 以上的版本 ),然後,Piwik 的資料是放在 MySQL,所以,也要安裝 MySQL ( 4.1 以上版本就可以了 ),另外,Piwik 會用到 PHP 的 GD 和 Wget 及 Unzip 等模組,所以,如果還沒有安裝過的話,就用下面的指令一次把它裝一裝。

sudo apt-get install wget unzip php5-gd

再來就是 PHP 的參數設定,不過,不是必須的,如果流量不大就不用調,這個是適合中、大型流量的網站用的,如果流量不太,就有需要時再調就好了。

sudo vi /etc/php5/apache2/php.ini 修改 memory_limit = 128M

最後再把 apache 重開一下就算完成準備工作了

sudo /etc/init.d/apache2 restart

Piwik 免費流量統計軟體

阿舍前幾天在看看有沒有什麼流量統計軟體可以用的時候,發現了這個令人一見就愛的 Piwik ,這個 Piwik (前身叫做 PHPMyVisites) 除了功能不錯之外,它還是免費的開放原始碼軟體,它的流量統計界面和 Google Analytics 及 Yahoo 的站長工具有像,資訊很豐富,而且它還提供外掛 ( Plug-in ) 和客製的功能,還有,它顯示的統計資料是即時的哩 ! 另外,Piwik 有正體中文版喔 !

圖片引用自 Piwik.org
不過,已經有免費又好用的 Google Analytics 或 Yahoo 站長工具的流量統計服務,為什麼還要自己安裝這個 Piwik 來用呢 ? 這個喔 ! 就要看個人囉 ! 自己裝 Piwik 來用的最大好處,就是在於報表的彈性,Piwik 有提供客製的功能,而且流量資料會存放在自己的伺服器上,所以,當使用 Piwik 來統計流量時,就可依自己的需要來調整或修改統計資料,這個當然是用 Google Analytics 或 Yahoo 站長工具做不到的哩 ! 不過,就阿舍自己來說,應該是會三個都一起用的...呵呵 !!

延伸閱讀 : Ubuntu 安裝 Piwik 流量統計軟體 - 安裝準備

2010-01-06

選用 Google App Engine 的隱憂

Google App Engine ( 簡稱 GAE ) 的便利性為中國網友提供了一個突破「長城防火牆 ( Great Wall Firewall )」的機會,在中國,有人利用 GAE 寫了一支代理伺服器 ( Proxy Server ) 的程式,讓中國的網友可以透過這支程式來瀏覽被阻擋在「長城防火牆」之外的網址。

這件事對中國的官方來說,不算是一件小事,所以就有消息傳出來,說 Google App Engine 也有可能被「長城防火牆」給封鎖了,如果真的是這樣話,那麼在採用  GAE 時,可能就要先確認網站的目標訪客不包含中國網友,不然就等於做白工了。

不過, GAE 是不是真的被封鎖並沒有任何明確的訊息可以確認。

Apache 的 mod_rewrite 模組有什麼用途 ?

早期 CGI 或是 PHP 程式的網址 ( URL ) 大概都會是像 http://arthurtoday.com/
xyz.php?a=1&b=2  這樣有一些問號和等號來傳參數的網址,但是,近年來新開發出來的網站都會換成像這樣 http://arthurtoday.com/xyz/a/b 用斜線取代問號和等號的網址,變的比較簡潔、清楚和容易記住。

可以變成這樣簡單的原因就是因為有 mod_rewrite 模組的關係, mod_rewrite 模組可以將傳入的網址依設定的規則重編成實際程式所需的網址,因此使用者就可以不必記住實際的網址了。

2010-01-03

VirtualBox Teleporting

從 VirtualBox 3.1.0 開始,VirtualBox 新增了一個叫「Teleporting」的功能,這個功能是用來做虛擬機器的搬移用的,它能在虛擬機器不停機的情況下,將一個虛擬機器透過網路 ( 限 TCP/IP ) 搬移到另一部電腦的虛擬機器上。

這個「Teleporting」的功能在一般的使用情形下可能,應該是不太需要的,但是對企業或提供 VPS 的廠商來說,這個功能可就重要了,當虛擬機器所在的 Host 硬體不夠力時,需要把它搬移到另一台更有力的機器上時,就可以透過這個不停機搬移的 Teleporting 功能來避免服務中斷的發生哩 !!

VirtualBox 如何使用 VMWare 的 vmdk 檔 (簡單的方法) ?

阿舍去查了一下 Virtualbox 的 Change log 後才發現,其實 VirtualBox 從 1.4 版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支援 VMWare 的 vmdk 檔案格式了,而且,到了 VirtualBox 2.1 版的時候就進化到完全支援的地步了,所以,要在 VirtualBox 裡使用 VMWare 的 vmdk 檔很簡單。


操作方式就是先將 vmdk 檔加到 Virtual Media Manager ( 虛擬媒體管理員) 的「硬碟」,然後,在新增虛擬機器的時候,在「虛擬硬碟」的畫面上選擇使用這個新加入的 vmdk 硬碟(如上圖),接著,再照平常新增虛擬機器的後續步驟完成設定,這樣就可以用新增的虛擬機器來使用 vmdk 檔裡的系統了哩 !

延伸閱讀
Virtualbox 將 vdi 檔轉換成 Virtual PC 的 vhd 格式

kvoop.exe 為什麼會造成 CPU 使用率到達100% ?

IBM 對於使用這個 kvoop.exe 程式的真正用途並沒有公開說明過,不過,就阿舍找到的一些資料來說,似乎是和 Lotus Domino / Notes 的全文索引功能有關,從 IBM 的支援說明文件可以知道,通常,會發生這個問題是因為資料庫全文檢索的索引量超過 1 G 的容量了,而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不難,只要將現有的索引刪除,然後再重新建立,這樣就可以解決了。

2010-01-01

Ubuntu 的倉頡輸入會出現空白的問題及解法

基本上來說,這是一個滿烏龍的問題,只是因為阿舍己經很習慣在輸入完倉頡字根後就會按一下空白把字給送出去,但是 Ubuntu 內建的 IBus 輸入法是不用打空白的,只要敲完字根就自動送字了,所以阿舍才會一直打,怎麼一直有空白出現的問題哩 !

但是,很不幸的,這個 IBus 並沒有辦法調整倉頡輸入法的輸入方式,所以,如果像阿舍一樣不能適應這種打字的方式的話,那就改用 gcin 來取代 IBus,安裝和更換方式請參考這裡

裝好之後從「系統」>「偏好設定」>「gcin 輸入法設定」進入 gcin 設定視窗,然後點選「倉頡/行列/嘸蝦米/大易設定」,在彈出的設定視窗中,調整成下圖紅色圈圈的樣子,這樣就會要按空白才會送出字的。

OpenOffice 和 IBM Lotus Symphony 有什麼不同 ?

IBM Lotus Symphony ( 阿舍譯 : IBM Lotus 交響曲 ) 是 IBM 採用 OpenOffice 原始碼再加 Eclipse 的 Framework 所組合而成的一套類似微軟 Office 的軟體,不過它只有文書處理、試算表和簡報等三種功能,也就是和 OpenOffice 一樣的那三套哩 !

在畫面和操作界面上來看,Lotus Symphony OpenOffice 長的倒是不太一樣,OpenOffice 的三套軟體是分開獨立的,Lotus Symphony 則是整合在一起的,可以隨時建立任一種文件,同時,可以拖拉任一種文件到 Lotus Symphony 上就可開啟了,如果拉了它不支援的檔案類型,它還是會去幫你把那個程式叫起來的,另外,因為是 IBM 的產品,所以 Lotus Symphony 就有更多的功能來和 IBM 的產品做整合。


這次 IBM 推出的 Lotus Symphony 也和 OpenOffice 一樣,是走開放原始碼加免費的方式,而且,有支援中文版和多種作業系統,其中,在 Linux 支援的發行版本上,除了 redhat 和 SUSE 之外,Lotus Symphony 也開始有支援 Ubuntu,但是,目前官方支援到 Ubuntu 8.04 TLS,不過,阿舍有成功的安裝在 Ubuntu 9.10 Desktop 上哩 ! 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這裡下載

其實,Lotus Symphony 這個品牌是當年 Lotus 還沒被 IBM 買下來之前所用的產品名稱,這次 IBM 再拿出來用,不知道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用意哩 ?? (更多的辦公室軟體比較請參考這裡。)

Ubuntu 安裝 gcin 輸入法

Ubuntu 內建的輸入法是 IBus,不過阿舍用起來不太順手,所以,就想改用 gcin,阿舍找了一下,發現改用的方式不難,可以使用圖型介面的「Synaptic套件管理程式」來安裝 gcin,然後再到「管理」>「語言支援」來變更輸入法。


也可以直接用下面的指令來安裝和變更預設的輸入法,執行完成後,先登出再登入後,預設的輸入法就會轉換成 gcin 了。

apt-get install gcin im-switch

im-switch -z zh_TW -s gcin

Lotus Domino 8.x 如何設定工作區 ( Workspace) 為首頁

從 Lotus Notes 4.x 上來的 Notes 使用者,大概有一部分的人都和阿舍一樣,有習慣用 Workspace 當 Lotus Notes 的首頁,不過,到了 Lotus Notes 5.x 之後,Lotus 就越來越強調 Lotus Notes 首頁的客製能力和效果,所以,就不把 Workspace 設成預設的首頁了。
要在 Lotus Notes 8.x 把 Workspace 設成首頁,可以從「Open」>「Applications」>「Workspace」> q 按滑鼠右鍵選「Set Bookmark as Home Page 」,這樣 Workspace 就會變成首頁了...。

Lotus Notes 支援 Ubuntu ?

Lotus Domino/Notes 一直以來,官方支援的 Linux 發行版本都只有 redhat 和 SUSE 兩種而已,不過,最近阿舍在下載 Lotus Notes 8.5.1 的時候,發現也有「IBM Lotus Notes 8.5 for Linux Ubuntu (Debian Install) 」的版本可以下載,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這裡下載 90 天的試用版,不過,Lotus Domino Designer 還是沒有支援 Linux 的

阿舍有下載來安裝在 Ubuntu 9.10 Desktop 上,是有安裝成功,不過功能怪怪的,還要再重裝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