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舍瞭解過 Inode 之後,就發現是阿舍想太多了,其實,在 Linux 的檔案系統上會有 Inode 這個東西,是因為在像 ext2、ext3 和 ext4 這樣的 Linux 檔案系統上是把檔案內容和檔案資訊分開放置管理的原故,然後,Linux 系統是透過 Inode (Index node) 來找到檔案內容及取得相關資訊,所以,在 Linux 上,每個檔案都會有一個 Inode 哩 !
![]() |
stat 指令可查到檔案的大部份 Inode 資訊 |
當 Linux 的檔案系統被建立的時候,就會分別建立二種區塊,分別是放 Inode 的 Inode 區塊和放檔案內容的資料的資料區塊,而這二種區塊在檔案系統建立後就固定無法變動,所以,不管那一種區塊先被用完,都會出現空間不足而無法存檔的情形哩 ! 如果你對還有多少的 Inode 和資料區塊可用,請分別用下面這二個指令來查看看囉 !
# 查 Inode 用量
$ df -i
# 查硬碟空間
$ df -h
阿舍在前面有提到,在 Inode 裡存放的是除了檔案名稱和檔案內容以外的檔案資訊,主要就是放了檔案的存取權限、所有者、所屬群組、檔案資料存放的區塊位置和檔案的變動時間們,如果你有興趣瞭解 Inode 所存放的資訊話,可以找個檔案用 state 指令來查看看就可看到哩 !
$ stat arthurtoday.txt
另外,如果需要用到 Inode 編號來進行操作的話,也可用 ls 指令加上 -i 選項來列出檔案的 Inode 編號哩 !
$ ls -i
問題還是沒解決嗎 ?? 這裡有更多的 Ubuntu 相關教學可以參考哩 ...
買本阿舍寫的電子書帶走 - Ubuntu 指令新手馬上會用到的 35 個技法
2 則留言 :
請教一下,您現在用的Linux版本與桌面系統是什麼?
Hello,
Ubuntu 搭 Cinnamon 或 XFCE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