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Shell 的環境會有一個地方可以讓使用者來放入一些資料夾路徑方便做後續的操作,而這樣的一個地方就叫做「資料夾堆疊 ( Directory Stack)」,使用者可以用 dirs 指令來檢視資料夾堆疊的內容,然後,可以用 pushd 指令來放入,用 popd 指令來移出資料夾哩 ! 然後呢 ? 要怎麼用哩 ?
每一個被進資料夾堆疊的資料夾路徑都會有一個代號,只要用 ~+ 加上編號就以代表那個資料夾字串來使用,因此,你就可以用 ~+ 加編號的方式來當做資料夾使用,這樣就可以省打很多字哩 !
![]() |
pushd 能塞的資料夾也會受權限控管 |
$ cd ~/src
$ pushd.
$ cd /var/log
$ pushd.
$ cd /var/www/arthurtoday.com/html
$ pushd.
$ cd /etc/nginx/sites-available
接著,阿舍用 dirs 指令來看一下,就可以看到用 pushd 指令放到資料夾堆疊的項目清單,要注意的是,每次有新的資料夾被加進來時,編號都會改變的哩 !
$ dirs -l -v
0 /var/log
1 /var/www/arthurtoday.com/html
2 /etc/nginx/sites-available
3 ~/src
然後,阿舍就可以用 ~+ 加編號的方式來使用堆疊裡的東西了哩 !
$ cd ~+2
$ pwd
/etc/nginx/sites-available
# 等同 cp /var/www/arthurtoday.com/html/index/html ~/src
$ cp ~+3/index.html ~+1
$ ls ~+0
如果資料夾路徑用不到之後,就可以用 popd 指令來移除,移除時不能指定項目,是採用先進先出的方式,也就是號碼越大的越先被移出哩 !
$ popd
$ dirs -l -v
0 /var/log
1 /var/www/arthurtoday.com/html
2 /etc/nginx/sites-available
阿舍比起用設定 alias 的方式來說,這種方式應該比較適合用在臨時需要在一堆資料夾間做操作和處理,或是,在用別人電腦時,可以透過資料夾堆疊來暫時的加快處理速度和減少打字哩 ! .... ^^=
問題還是沒解決嗎 ?? 這裡有更多的 Ubuntu 相關教學可以參考哩 ...
買本阿舍寫的電子書帶走 - Ubuntu 指令新手馬上會用到的 35 個技法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